— 露浓 —

【姜子牙电影】为人(姜子牙个人向,一发完)

老坟头告诉我这是某种色彩所以被永久屏蔽了哈哈哈哈哈哈你仿佛在逗我。如果我补档再被屏蔽那就说明它真地在无差别屏蔽tag下文字内容吧。

按你为,这是一个“人类那么高尚可爱我不当神了!!”的姜子牙的故事。跟着电影情节设定走;这个电影里有好多梗和设定我真地好喜欢所以借来玩玩。主体内容大多还是历史向。


--------------------------------------------------------------

小九回想起前世出嫁的时候,满脸都是无法言喻的落寞还有厌恶。

“他把我的娃娃都拿走了,”少女喃喃说道。

普通少女出嫁前往往都怀有一种懵懂的期待,虽说是被精心培育出的心情,但多少也是存在的;或者,像苏妲己这般,战败之后为了家人与族群的平安成为献祭之礼,多少会有一种舍生取义的壮烈自满,虽然更加虚幻,但尚可慰藉痛苦。但吸取妖力顶着狐狸耳朵生活了如此之久的小九全然想不起来那种本来就是虚幻的心情,于是便只剩下了嫌憎。

半晌的沉默之后少女又说,“也许转世之后我会碰到一个真正疼爱我的阿父。”

姜子牙想了想,微叹一口气道,“你的阿父,未必就是不疼爱你不怜惜你。”

“他要是疼爱我,为什么逼我嫁这样一个人!”

姜子牙并没有回答问题,反而是缓缓说道,“辅佐姬周时,我也曾有过一个女儿。”

“你?女儿?”小九斜着眼瞟他,那脸色看着像是嫌弃,但又或许还有点无法言喻的东西。她想了半天,最后问,“是跟我一样在路边捡到的吗?还是说你们神仙也会有亲生的孩子?”

“我不记得了;这很重要么?”

“不重要;反正无论是不是亲生的,你对她一定很好,”小九说,声音略微有些酸溜溜的。

彼时的姜子牙不是现在的姜子牙,不是神仙妖魔心目中的叛徒罪人;彼时的姜子牙之女不只是天尊首徒的女儿,还是大周首辅之女,无论在天界还是人间她都拥有最尊贵的身份,绝不会遭受任何蔑视仇视,更不会朝不保夕。渐渐想起来许多事情的小九对于人间种种总有些惆怅和怀念,尽管她好像又不应该怀念。

“她叫邑姜,嫁人了,”姜子牙微微侧头,仿佛在回忆,“我让她嫁的。”

小九开始好奇,“哦?嫁给谁了?”

“姬发,吾王之子,人间亦称武王。”

“哦,”小九皱起了鼻子,“就是牧野战场上领头打仗特别凶的那个?你为什么要让女儿嫁给那么凶的人啊,也不见得就……”

不知道小九是不是想说“也不见得就比纣王好多少”,但她毕竟把人间之事忘了大半,也不好意思就此断言,便耸了耸肩。

姜子牙思考后应道,“理由很多,太复杂,一时三刻也说不清。”

因为身为君王首辅与王联姻是必然也是必须;因为姬发是他钟爱的孩子岂容拒绝;因为这对于邑姜来说难道不是很好的归宿么?

又听见小九问,“那么这位邑姜姐姐她当初愿意嫁给姬发吗?”

姜子牙又是思考许久,最后答道,“她没有拒绝,应该也没有不愿意。”

小九眯起了大眼睛,渐渐露出鄙夷的神色。小姑娘从鼻子里哼出一口气,说,“你是想说服我其实阿父也是为我好吗?根本就是你对邑姜姐姐不够好吧!”

“人间有人间的规则,不尽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姜子牙轻喟道,“人自诩天下最贵,然力不若牛,走不若马,唯群而和则强。人生不能无群,长于人群,事亲长以孝,事共识以顺,事权贵以忠,事愚昧以宽,事天地以畏,时时身不由己,己不由心。”

邑姜从未说过不愿意;她说的是“亦不妨”。当时他尚有几分不解,评道,“你若另有心仪之人倒也罢了,不必勉强。结为夫妻终身相守,若心存芥蒂,一时尚可掩过,长此以往终究不美。”

邑姜笑了起来,答,“父亲过虑了;我与父亲同居于王上宫中,日日学作同处的除了王上诸子又还能有谁呢?我何另来心仪之人?太子发至纯至善至勇,可为圣君之人,岂不是良夫?父亲放心;我当效仿太任太姒,为周室治内传宗。”

她没有说不愿意,这大约便够了;人在世上,本就是宁死不从和随心所欲之间的一段旅程。

小九再次斜眼看他,半晌一撇嘴,用极低的声音说,“那你当初要是不背叛师门,直接把妖狐杀了,不就都好了么?就算心里觉得不对,不也就是一件不如意的事吗?有那么值得在意吗?结果你为了躲掉一件不如意的事情,如今才真的是生而为人不如意十之八九。”

姜子牙却突然站起身来,将手中木杖在地上一顿。这并不是一个激愤昂扬的动作;他的动作轻柔之中携带清明,木杖顿在地上没有扬起尘土,也只有轻轻的“噔”的一声,仿佛最微不足道的一声心跳。

“神通往生,知万物,大能行于天地间,若秉仁义尚不如柔弱人类,成神究竟为何?”姜子牙平和地说道,“为人王时尚不可为之事,岂能以神身为之?”

姜子牙为人时是一个片叶不沾身的的世外高人。他虽约束自己不用神力压迫凡人,但只凭学识与胸怀,他也一样是奸邪畏惧,世人敬仰,贤良追随,几乎从不需偏离本心或与庸俗妥协的世外高人。事纣王大约是他为人最挣扎的一段时间;几次杀意涌动,取纣王性命只在一念之间,却又被一念劝退。暴君荼毒人间,罪大恶极,岂不值一死?暴君身死,岂不能救万民于水火?但彼时箕子、微子、比干三贤俱在,都用一种极度怀疑且提防的眼神时刻监视着他。他能否一举击杀纣王而不殃及一定会挡在王上身前的愚忠者们?纣王死后谁人承嗣,谁人为王,谁人治世,又当如何?他没有万全把握,所以最终没有出手,在压抑的冷眼旁观数月之后终究飘然遁去,从此远走四方,探访天下诸侯,寻一个能以人事定人间,独属于人族的,圣人。

姬发继承王位之后的第二年,在孟津与天下诸侯会盟。他来到毕原先王陵前祭拜,又在军中竖起了父亲的旗帜,东行朝歌。行至孟津,姬发驻军黄河畔,静静等待前来会盟的大小诸侯。远近四方的部落闻讯纷纷赶到,乌压压地从水边直铺到天边,高举的旗帜仿佛一夜蔓延的七色丛林。

“王上,占卜已毕,大吉;白鱼入舟,火化神鸟,天意主征伐,”主祭祀的太宰姬旦上前报告;他望向滚滚河水畔一方方大军,叹道,“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万民苦商久矣。诸侯皆道‘伐商可也’。王上以为如何?”

姬发却显得有些惆怅,沉默许久方言,“今日会盟方国大多来自关中与江汉之地,由东而来诸侯少矣!吾等人心不足,可称识天命否?”他转向姜子牙,“尚父以为如何?”

“若天命指天上诸神仙意志,当知此与人心无关。若王上真心欲知九天之意,老臣可亲为王上卜得一卦。”

普通司祭的卜辞不过是数字游戏,亦或是先文王那般的避君主忌讳借天意教化人事,但姜子牙所得的卜辞却是真正来自清虚宫的旨意,这一点姬周王室皆知。

但此时姬发却摇了摇头,镇重说道,“孤不惧神旨,唯欲知人心。伐商之事,变天下格局,革旧规之命,非众人心所向往不可图也。虽道天下三分周有其二,但以三分之二求变全局何其少矣,为求革新镇压三分之一又何其多矣。今时机未到,不足东进,便先退兵吧。”

决意未宣,忽有二人冲至姬发一众马前,附身叩拜。其中年长者有言道,“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二人惊动了站得近些的重臣诸侯,瞬间便有许多人围了上来,个个面有怒意。

有人大声道,“请为王上斩此助纣为虐狂妄之辈!”话音未落,兵器已出。

姬发忙道,“不可!诸位且慢!”

而姜子牙则是翻身下马,望着周围群情激愤的众诸侯微笑道,“此二位义人也,不应责难。”说着他扶起了二人,送他们远离黄河畔。

此二人乃伯夷、叔齐,孤竹国君主之子。许多年后,在天下宗周欣欣向荣的时代,他们依然会以周立代商为耻,不愿食周粟,遁入山中采薇而食,最终饿死。但在孟津会盟的那一刻,姜子牙平和有礼地将他二人送出了大小军阵,远离天下诸侯鄙夷愤怒的眼神。

在回军的路上,姬旦曾选了一个无甚外人的场合问姜子牙道,“尚父当真以为孤竹国二人乃义人?”

姜子牙并不奇怪是姬旦提出了这个问题。姬旦一向是一个喜欢寻根究底,辨析名义的人;他常常不满足于圣人之言,更追求一种四海皆能为准的因果。姜子牙望向这个年轻人,笑问道,“怎么,太宰不尽赞同?”

“我敬伯夷叔齐,亦知其所言皆谬误;我同意此二人不可加害,亦知其确为助纣为虐之辈,”姬旦顿了片刻,“心有所决,未必知其理,方欲请教尚父。”

姬发“哈”地笑了一声,玩笑道,“四弟感其二人千万大军在前仍能大放厥词之勇;说‘敬’或许有些过了。”

“舍身捍卫道德伦常之勇,非义也?”姜子牙温柔地追问,像是引导学生的师长。

“我觉得不是,”姬发丢开了王上的威严,像谦恭的小辈与学生那般坦诚答道,“唯有正确的道德伦理方能称‘义’,其余不过是谬误与愚昧,还请尚父指教。”

姜子牙饶有兴味地评道,“但方才王上仍极力护他二人周全。”

姬发笑说,“愚者便该死不成?所谓虚怀若谷海纳百川,岂是仅仅礼贤下士?东海之宽广,纳大河之清,亦纳江水之浑。亲贤敬明乃人之常情,何须多言;而愚昧粗鲁人皆厌恶,方需君子秉公义相待,不以智愚断生死。”

这次却是姬旦问道,“若伯夷叔齐二人将来现身于朝歌城下战场,兄长可能包容他们?”

姬发抬手以马鞭虚指前方,斩钉截铁说道,“误入歧途者,我说其正道;与我争执者,我与其论义;欲求庇佑者不可不救;欲求共存者协商进退;而欲以刀剑加我身者自当以刀剑馈之。”

能为此等圣王之师长者,本不会有太多犹疑与踟蹰。

所以在流放北海的十年和捡到小九后的旅程中,他偶尔会疑惑,为什么清虚宫众神之长,元始天尊最重视的弟子,这样的尊荣与能力,反而会给他带来辗转反侧迷茫忧虑。他辅佐姬周三代圣王,从征伐与内乱中走过,见证过无数人的生死存亡;所有进退两难的时刻,所有忍痛割爱的抉择,所有逝者不可追的痛苦,他经历过很多次。

到底在犹豫什么?

他第一次因为顾忌小九的性命而放走九尾妖狐时,远在万丈云霄之上的元始天尊轻叹一声,说,“姜子牙,汝被人间浸染太深。”

流放至北海独钓寒江雪的十年里姜子牙见过一个来自中原的使者。他从齐地富饶的盐鱼海岸出发,像箕子一般漂流至朝鲜,然后绕过朝鲜半岛,沿着日出之岛的海岸顺风北上,终究来到了华夏无人知晓的北海。远涉万里的使者穿过冰封的苔原,躲过无数妖魔鬼怪,丢弃了一切可以丢弃的东西,唯独紧紧握着属于周天子的节杖,终于将周王诏书送至姜子牙手中。

淮夷畔周,管蔡作乱,成王尚年少,摄国政的姬旦诏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他没有多想什么,起身拍拍蓑衣,告诉使者他们不时动身南下,半个月之内可返齐地。

将师门的惩罚轻描淡写地抛诸脑后是否需要理由?如果需要,他也有理由;比如不能抛弃他钟爱的孩子们,比如不能置职责于不顾,甚至是不能让这名归国无路的忠义使者独自陷于北海滨,客死他乡。

但其实更真实的理由应该是,他很清楚自己没有错也不会改变,清虚宫也一样不会回心转意,而曾经穿过荒野,咬着他的直钩而来的知遇,更不会逆着时间的河流再次来到他身前。

已经没有再等下去的必要了。

踏足齐地后姜子牙遇见的第一个商人是一个挑着几挂狐狸皮毛的猎户。他心里一动,终究还是把猎户叫住了,不知几分真情几分假意地开始挑剔那些狐狸皮毛。

他问,“听说狐狸耳朵最是稀罕,怎么卖?”

猎户顿时不乐意了,一脸不耐烦地表示,“三十贝一张狐狸皮,只卖整的,可别说些有的没的。”

“这倒也是,毕竟只是长在狐狸身上的耳朵,”姜子牙说,“你见过长在人身上的狐狸耳朵么?这最值钱了。”

猎户觉得自己撞上疯子了,自认晦气,忙不迭直接开始收拾自己的货物。他三下五除二收拾差不多了,这才扭头瞥了姜子牙一眼,摇头说,“人当然长不出狐狸耳朵;就算真长出来了,凭什么让你割去卖钱?你怎么不让别人割了你的耳朵去卖钱?”

姜子牙目送着猎户远去,不由微微一笑。这的确是他记忆中的人间,他亲手打理的齐地,虽然如今周天下叛乱又起,战争将临。人间的一切都很复杂,但大道至简。

牧野之战时,当数十万被驱于阵前的殷商俘虏奴隶开始逃逸,溃散,倒戈,姬发毫不犹豫地发号施令,“由他们逃!转移西、北车阵,灭左前火势,由他们逃。”

战场上数十万逃窜的人群可以吞噬一切,也包括周军胜利的谋算和期盼,但姜子牙也不曾犹豫权衡。王上有令,令随义出,唯倾力成之。

昔年他与姬昌坐谈问对,姬昌问他国之大务,他答,爱民而已。爱民数事,最重者生而勿杀;省刑罚,则生之,无罪而罚,则杀之。彼时尚自少年的姬发姬旦二人坐在他们脚边,专注聆听。姬发望向他的时候双眸闪耀。用少年人的清脆嗓音唤道,“尚父可愿听我所想?”

于是第二次天尊逼迫他斩杀小九时,他甚至有些想笑。

天尊说,“斩九尾妖狐非为斩恶,而为斩尓心中善念。天下皆知善,斯不善矣;善生于恶,存善去恶何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若一人不可弃,一鱼一虫可弃否?若皆不可弃,天地有限,万物无限,岂非皆不可活?神施天意,维系平衡,而非执着于一花一叶。”

“我非天意,实为人君,”姜子牙说,“人君之义,爱民而已,利而勿害,成而不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此乃天下贤良共举,非我主宰,唯应顺之。”

天尊问他,“尘世富贵过眼云烟,重于天尊座下首席乎?”

姜子牙答,“人虽去,义过耳不忘。”

天尊轻嗟,又一次说,“汝被人间浸染太深。若不愿斩断因果,可往归墟,此乃亡灵转生之处。”

于是他去了归墟,但那里并不是什么转生所在,而是镇压所在。真相如此出乎意料,但也许又不过如此,早该有所猜测。

最后一次攀爬天梯前,姜子牙以气化形,穿过千万里苍茫大地,来到姬旦面前。牧野之战后已有十年,当年风华正茂的姬旦亦现疲态;他辅佐武王发三年,代成王诵摄政七年,荡平叛乱,诸侯咸服,宣官立政,百姓皆悦。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王上,”姜子牙对姬旦说,“可知天意在周否?”

姬旦愕然地望着姜子牙凝气而成的半透明形体,有些不知所措,又不免现出担忧神色。他问,“尚父可安好?”

“无妨,”姜子牙这一次问了一个略有不同的问题,“若天意不属周,王上当如何?”

姜子牙问的是天意,而非天命。天命者,人心人力而成;天意者,天尊之意。

姬旦更显惊骇,反问道,“尚父为我等逆天之意?”

“虽有此心,但天意未必可逆,”姜子牙说,“方有一问。”

姬旦沉吟许久,叹道,“昔年王兄病重,我欲以身代之,问卜皆吉;谁料王兄隔年仍亡故,我苟活至今。又当如何?唯尽一己之力而已。”他微抬头,续道,“孤为人君,鬼神则敬而远之。”

“王上所言甚是,”姜子牙微微一笑,“当为千年之起始。”

他的凝气化形渐渐消散,最后望见的是姬旦忧虑而仍然没有犹疑的面孔。

天梯还在眼前;姜子牙拾阶而上。

非我救世人;世人救我。



 (全文完)

评论(3)
热度(68)
  1. 共7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