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露浓 —

【三国】一千零一夜(12)

卷一终结、乱世将临

刘备为县长两年,外御贼寇,内丰财施,高密日渐欣荣,却始终对北海乃至青州的衰败气象无可奈何。西去齐郡、千乘、济南等地山贼扰民不断,东去东莱琅琊则海盗猖狂,防不胜防,便是北海境内也有小股蛾贼层出不穷,只高密一县仿若世外桃源。北海相年纪老迈,久卧病榻,对剿贼一事纵有心亦无力。刘备去拜访了他两次,发觉终不过是无用功,心下倒也无奈。

中平五年,黄巾余部又叛;二月白波军起事,半月内连下太原、河东郡,四月汝南葛陂黄巾攻没郡县,四方震动。三月,太常刘焉建议改刺史为州牧,领军政大权,以御黄巾贼。天子拜刘虞为幽州牧,刘焉为益州牧,皇甫嵩为并州牧,与冀州牧卢植并列四州牧镇守四方。三年前,湟中胡人与先灵羌叛,天子以皇甫嵩为将征三辅平叛。张让向皇甫嵩索贿五千万不成,在天子面前谗言皇甫嵩连战无功,耗费钱粮,卢植忙上书陈明皇甫战略功绩,又以项上人头担保六个月之内战局定有扭转。天子虽有触动,无奈诸宦谗言不断,天子终将皇甫嵩贬官召回,拜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执金吾袁滂为副,领董卓、周慎、鲍鸿等六路军西征。虽道曾小有斩获,但叛军退回金城郡后朝廷军便无计可施,六路追击而五路败返,唯独董卓全甲而退,竟也能算份功劳。天子不由感慨,天下之大唯二人乎?此次黄巾复起,天子慌忙将军事尽托付卢植、皇甫嵩二人。六月,卢植出冀州直指汝南黄巾,皇甫嵩出并州向太原、河东,二人势如破竹,锐不可当,连平郡县。声势浩大的第二次黄巾叛乱几乎瞬间消散于无形。北海一如既往,偶有小股贼寇袭扰,但无大事,放眼青州全境亦无动荡,刘备却总有一种风雨欲来的不安感。

待到九月,小郑女忽得家书,竟是长姐去世的消息。郑玄夫人早逝,时幼女尚小,多赖长姐教养。小郑女与姐姐极是亲厚,乍问噩耗岂敢相信,摔了书信便往娘家,欲寻父兄一问究竟,待再归家却再无话,只是以泪洗面。刘备听她说了噩耗自是愕然。郑氏方才三十年龄,上一次会面时仍是容光四射,神采飞扬,亦不闻有何病痛,安慰许久又问病因,方听小郑女断断续续道长姐是新得双生子女,产后高热不下,缠绵病榻数日便撒手人寰了。刘备听得心惊不已,亦不知当做何回应,只得一味安慰。

小郑女良久方略有平复,却突然忆起一事,道,“姐夫在信中说,姐姐有事相托,当会亲来高密,此时应是在路上了。”

刘备又是吃了一惊,问道,“如何竟要急着此时亲自走一趟?”

颖阴到北海路途遥远倒也罢了,只如今汝南黄巾复起,虽道是被卢植扑灭了十之七八,但此时出行总有不妥。小郑女复又垂泪,叹曰,“当是家姐临终所托之故;若是我也一定要即刻走这一遭的。”

郑氏产后高热一病不起,一日忽得片刻清明,见丈夫在侧,乃唤曰,“在此间偷得近三十载,有亲朋好友,又得君怜爱,上天待我不薄。我时日无多,惟恨乱世将临却不能伴君共渡。三个孩子要赖你多费心了;你身为人父,心中当有主张,我信得过你,自不须多言。只还有数事相托,望能助君治乱扶危,得见海晏河清。”

荀攸欲安慰妻子,却深知她大病难治,眼下忽攸清醒片刻却已是最后的共处,岂能浪费在虚言假意上,只得强忍胸中悲恸,道,“无论何事,绝不负君托付。”

郑氏道,“欲请文若来此,有数语相托。”此请虽不合礼仪,荀攸却毫无犹疑,也未问缘由,只是忙吩咐家人去请荀彧。郑氏又说,“书房暗格内藏一黑漆木匣,烦你亲自取来。”

待荀攸取来木匣,郑氏当面打开,指内里一本左伯纸书册道,“这些俱是我近三十年所想所录,乃平天下之秘要,不敢与外人道,你一看便知。”

荀攸遵妻子示意,取出书册翻开,见首页上书:当世英才存于世族高门者十之七八,然余者虽寂寂无名,可定天下大势。一、关羽,字云长,原字长生,河东解县人,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乃不世将才。二、贾诩,字文和,凉州姑臧人,有良、平之奇,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当世唯颖阴荀攸可堪其对。三、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有将才可镇一方。四、吕蒙,字子明,汝南人,勇而有谋断……再随手翻至书册中部,见两页俱描船舶图样,一曰:昆仑舶,出自南海岛国,织竹或南海蕉叶为硬帆,挂帆纵而斜,内河近海皆可行;之后又有许多文字,尽述造船诸事。另一页则注了番邦文字,又释曰:剪刀船,远洋货运专用,以快而著称,有三桅杆,全挂方形横帆,前后纵帆为辅……荀攸苦笑一声,合书不语。这书中种种若是之前得见,他大约是要心惊肉跳许久,但此时妻子命悬一线,死别在即,五内俱焚之时,又哪里有惊怖的心力?

郑氏有言,“此书还烦请你抄录一份,送于我妹妹与刘玄德。还有这黑白锦囊,内里所录马具和火药相关,若能制成能使士卒战力倍增。但是凶器太利,我有些放心不下,所以用密码写了,放在白锦囊内……”她突地咳了一阵,气息愈发微细,却强撑着说下去,“黑锦囊里是解码索引,这个你收着,白锦囊送给刘玄德。若是有朝一日你二人能真正共事,又碰到棘手的敌人,这利器能用就用,想来你们也有数。若是你二人终究为敌,那就各凭本事罢!”

此时荀彧赶至,立于门下,见此情形亦知郑氏时日无多,不免戚戚。见荀彧至,荀攸起身示意其入内,又低声对妻子道,“文若已至,你有事托付便与他先言,我自回避。”

郑氏握其袖曰,“不用回避了。这匣中最后一个红色锦囊是要托给文若的,就这一件事。”荀彧接过锦囊,又听郑氏道,“文若小时候夸美国国风浩然,不知你有没有心志追求一下这份浩然?罗马都已经共和过了,宪治成型的环境也不过如此,我大汉为什么一定不可以?如果将来你身居高位,有施展的余地,再有盛世中兴,可以更上一层楼,你倒不妨打开锦囊看一看。若是终你一生都没有这种余裕,那便罢了,这锦囊留给后人吧。”她气喘不止,已是极难出声。

荀彧忙礼道,“不敢有负夫人托付。若彧不能,自当将锦囊传于缉。”

郑氏却摇头,“要留给后人的话,最好直接成文散于天下,但若你觉得这些妄语实在不好公诸于众,那就留给琅琊诸葛亮吧,诸葛孔明。”

荀彧虽不解,亦镇重允诺。郑氏又道,“文若乃忠贞之士,轻身重义,只是有用之身,当报天下大义。一家一姓荣辱又算什么呢?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荀彧胸中一沉,只觉悲意油然而生。郑氏将身后事尽皆托付,血气松弛,此刻更是气若游丝。荀攸心知妻子弥留时刻,却仍不愿放手,乃坐榻边,执妻子手问,“既然大事尽皆托付,可否再为我说个故事?”

郑氏终是垂泪,道,“若是早知只有这匆匆十年,我何必说些故事旁敲侧击?早该将知道的全都告诉你。你听我说吧,我能说多少是多少。天子有意废长立幼,定会加倍给宦官权势,诸宦与朝臣还有何大将军必将势同水火。明年天子驾崩,京城中定有腥风血雨;虽道最后胜出的绝不会是宦官,但只怕两件事:一是宦官谋害大将军,则京城群龙无首;二是大将军拖泥带水,召外镇入京。若是大将军召卢冀州、皇甫将军之一大军压阵倒也罢了,但我猜大将军和袁氏都害怕那两位的声望权势,绝不会召他们入京,最后反倒会让一些毫无约束的粗鄙小人霸了大权。不能让董卓入京!”她连喘了几口气,又道,“董卓没有多少人马,就算他入京了,只要谨防他侵吞京城兵马,或还可以驱逐,唯恐袁氏没那个胆量。所以不能让董卓入京,断断不能让董卓入京!”

荀彧初始自是震惊,但听得几句便寻着笔墨,将郑氏所言尽皆录下。又听她道,“董卓就是一个不可节制的粗鄙残暴愚夫,若握住了朝堂,大汉国将不国。如果卢师和皇甫将军能没有一丁点犹豫,第一时间举大军扑向雒阳,或许还有救,不然诸侯重镇纷起,终将天下大乱。卢师,卢师!卢师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了,难道还不能救汉室于水火?就只怕他寿命不足,撑不到能扫平四方的时候。刘虞、刘岱、刘繇不擅军事,刘焉偏安一隅,刘表年纪偏长,宗室无人。公孙瓒有勇无谋,没什么前途。袁术就是个废物。袁绍、袁绍实在对不起他的名头资源,不然也不会让董卓得逞。曹操确实文韬武略,但是用来屠戮生民的文韬武略难道不是雪上加霜?”

“看了三十年,却不能看下去了。若一切终将走上那条老路,我只希望不要有那么多人死于非命,只希望你们都好。兄长不要英年早逝,妹妹和她的孩子们都能平安。荀家天命所向不需要我担心,但还是希望六叔祖不要在那种情境里度过晚年,文若不要走到最后才发现一切努力付之流水。还有公达,我只希望你能活得顺心如意,能遵循本心行事。如果,如果我在,如果我在,我一定……”她喃喃数语,渐渐没了声息,终是气绝。


-----------------------------------------------------

耶,穿越人士终于退场了,从现在开始土著的游戏!!其实穿越文里一向都是穿越者本身最难处理,强弱程度太难设定了;弱了撼动不了局势,强了压着土著打我看啥啊也不开心。我这里设定的郑姑娘其实是超强的,人脑自带电脑的那种知识储备,身份又够高/好用,所以安全起见,她发送完信息思想之后还是赶在董卓入京这个变量很多的开局点之前退场吧。

就是荀攸攸……嗯我对不起你,上次友若的待遇这次换给你了233。不过我觉得你待遇比友若好点,毕竟娶回家了十年,人家友若光棍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娶回家一个喜欢的才两三年,中间还被你搞了一把,哈哈哈哈哈哈。

 


评论(24)
热度(26)

2019-12-05

26